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普通会员

利杰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油炸机、清洗机、巴氏杀菌、风干机、风淋室等

产品分类
站内搜索
 
荣誉资质
  • 暂未上传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食品加工业中:真空油炸设备应用广泛
新闻分类
新闻中心
食品加工业中:真空油炸设备应用广泛
发布时间:2015-11-10        浏览次数:347        返回列表
 目前,油炸技术研究重点是油炸过程的传热传质规律,以及如何降低油炸产品中的脂肪含量,并探讨建立油炸过程水分蒸发、脂肪吸收模型,为油炸企业生产低脂、天然、营养、高品质的油炸产品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国内真空油炸产品尚存在脂肪含量高、品种单调、贮存品质差、生产成本高等一系列缺陷,技术研究仍主要集中在单一产品的工艺和设备改进方面,缺乏可操作的模型分析和机理探讨。
    真空油炸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食品加工技术,具有许多独到之处和对加工原料的广泛适应性。因此,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该技术在美国和日本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上已经出售的真空油炸食品有水果类、蔬菜类、肉食水产类等。我国近年来对真空油炸技术的研究开发也很活跃,先后开发了香蕉、苹果等果蔬真空油炸制品。
油炸设备的发展概况
    最早关于真空油炸专利文献的报道始于1972年的美国专利(US3635722),该文献提出了原始的封闭式油炸模式。1977年,日本专利(No.28865)提出油炸香蕉设备及工艺,但是油炸产品的脂肪含量太高,产品品质较差。1983年和1985年,日本专利(Nos.183048/1983和92718/1985)介绍的真空油炸设备在技术上作了较大的改进,原料在真空条件下油炸,并且在真空状态下脱油。
    由于原先真空油炸技术中存在产品易变形、皱缩,油炸温度低、时间长等缺陷,1989年美国专利US4828859提出了使用预处理技术的真空油炸果蔬产品的方法和设备,对该技术进行了改进。1993年,美国专利US5182982提出了连续型真空油炸设备,简化了进料、出料工序,防止产品在油炸锅内的沉积,改进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日本和我国台湾省在此项技术上发展较快,其技术与设备出现在东南亚地区,并逐渐向世界各个地区推进,我国的食品科研开发机构,在引进的基础上,对低温真空油炸技术进行了多方位的吸收与创新。1991年,台湾果蔬脆片厂商相继在大陆设厂,1993年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开发项目,迅速发展起来。同年,山东同庆商务有限公司食品工程部在国际同类设备的基础上,经过改进研制成为低温真空油炸设备,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1995年,我国成功研制出YZG-5型低温真空加压浸渍油炸机械,它使我国果蔬脆片的生产向着连续化、自动化、密闭式、脂肪含量自动监控等方面发展。同年,陈淑梅等在“真空油炸脱油设计”一文中提出了对于各种果蔬脆片在真空状态下进行油炸脱油的设备,并论述了该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设计要求。该设备采用了在真空油炸锅内直接脱油,而不需要将加热油排出真空室,真空油炸脱油一机完成。
    1996年,北京星印机械有限公司提出了一项新型真空油炸机的发明专利(CN2223558Y),该设备提高了单机生产率,缩短了生产周期,成品能保持原有色泽、风味和营养。1999年,郑晓等在“回油式真空油炸脱油机设计”一文中介绍了回油式真空油炸脱油机及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并对主要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计算。该设备是实现同罐油炸和脱油的第二代机型中的一种,主要特征是油炸后,炸罐内热油放出至贮油罐,再进行离心脱油。2000年,天津商学院夏德昭等在“双锅交替式真空油炸机的设计”一文中,详细阐述了双锅交替式真空油炸机的设计思路、原理。该装置采用双锅,特殊的快速装卸盛料网篮和可以双向过滤的油过滤器设计,性能优越。另外,还配有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PC机作为集中监控,其自动控制技术先进。2001年,辽宁关逾申请了一项实用油炸设备专利(CN2419834Y),该设备是一种用于蔬菜、水果深加工的低温真空油炸装置。该装置加装了添料器于反应罐中,达到低温真空油炸操作和脱油处理一次性完成。
    综上所述,较为理想的低温真空油炸设备应该具有较高效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处理大量3次蒸气并能较快建立起真空度不低于92Kpa的真空条件;另外,还具有机内脱油装置,可以实现在真空条件下脱油,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产品的含油率;最后,还要具有温度、时间等参数的自动控制装置,避免人为因素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
炸用油的安全性评价
    食品油炸过程中,水分不断从食品中释放到热油中,这个过程相当于水蒸气蒸馏,将油中挥发性氧化产品去除。释放出来的水分起到搅拌油与加速水解的作用,由于食品自身或食品与油相互作用产生一些挥发性物质,如马铃薯中硫化合物与吡嗪衍生物。油炸时,食品吸收不同量的油,如油炸马铃薯片的含油量为30%~40%,因此必须不断加入新鲜油,以快速达到稳定条件。食品也能释放一些内在的脂肪(如肉制品的脂肪)到油炸的脂肪中,因此,新混合的脂肪的氧化稳定性与原有的油炸脂肪就大不相同。
    在油炸过程中,油炸用油发生了激烈的化学与物理变化,从氢过氧化物的生成及分解产生了饱和与不饱和醛、酮、烃、内酯、醇、酸以及酯等挥发性化合物;由于自由基的热和氧化联合作用产生二聚和多聚酸以及二聚和多聚甘油,聚合作用的结果使油炸用油的黏度显著提高;三酰基甘油水解生成游离脂肪酸,这些变化使油的黏度与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色泽变暗,碘值与表面张力下降,折射率发生变化,形成泡沫倾向增加,因此,在油炸过程中油与食品都发生了很大的物理与化学变化,有些变化赋予了油炸产品期望的感官质量,有些变化却是有害的,如油脂的过度分解将破坏油炸食品的营养与感官质量,必须进行严格控制。这些油炸脂肪的化学与物理变化都要受到各种油炸参数的影响,研究重复油炸后油的安全性评价问题成为国外学者研究的焦点。
    Shyi-LiangShyuetal等人研究了重复真空油炸萝卜后油脂的稳定性,指出了真空低温油炸过程中,不同种类油的稳定性差异以及快速检测油脂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极性成分的方法。实验表明:与常压油炸相比,真空炸用油具有较低的氧化降解速率,在油炸的早期阶段,大豆油与猪油、棕榈油有着相近的氧化稳定性,但是油炸24小时后,它快速降解。与此同时,过氧化值、羰基价、介电常数与油炸时间有着很好的相关性。目前,国内对此缺乏相应的系统性研究。